關于“治未病”
早在2000年前《黃帝内經》中提出的“治未病”理念,始終貫穿于中醫藥預防保健治療康複等各個環節。近年來,随着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深刻變化以及醫學目的的重大調整,“治未病”這一古老而前沿的理念,顯現出獨特的優勢和魅力。當一些所謂現代病、文明病相繼出現之時,“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愈後防複”的系統理論及靈活多樣的技術手段,體現出重要的應用價值。
随着各級政府推動中醫養生預防保健的力度不斷加大,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們也看到,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尚未得到廣泛普及,服務模式尚需不斷完善,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手段和形式需要豐富,專業技術隊伍缺乏,服務體系尚未形成,尚不能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因此,我們對治未病的調研,旨在探究養生保健體系形成中的不足之處,探索并構建能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養生保健需求的健康機構,讓真正優秀的傳統養生文化與技術為當今和諧社會服務。
前期活動準備和策劃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實踐調查”小組結合我校優勢專業特色,緊貼全國中醫藥大會時事,在錢國玲老師、張虹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浙江省中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杭州市中醫院、富陽骨傷醫院、富陽區中醫院的治未病科展開調研。
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實踐調查團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陳國玲老師及張虹老師兩位指導老師和6位學生組成。
王逸翔 護理學院2020級本護一班
萬琪慧 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骨傷科學1班
高夢婷 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級濱中醫1班
範雯婕 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級濱中醫1班
於佳甯 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級濱中醫2班
溫小雅 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級濱中醫3班
6月6日進行了第一次面議,建立了小組群聊。陳老師強調了實踐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及注意事項。
6月25日小組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幾家中醫類“治未病”中心信息,收集治未病相關材料,以及梳理提問和活動安排
7月6日、7月7日及7月11日,團隊内6名成員進行了三次線上會議。成員之間安排了分組任務,為确保實踐活動順利圓滿完成奠定了基礎。
7月11日積極聯系相關中心人員,搭建調研平台,實現了活動的可靠性。
7月13日第一組小分隊前往富陽骨傷醫院和富陽中醫院進行采訪調查,小組成員設計調查問卷。
7月15日第二組小分隊前往杭州市中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進行采訪調查。
7月16日第三小組共同前往浙江省中醫院西湖院區、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門診部。
團隊所有成員共同訪談,集體合照。
活動進行時
7月13日第一組小分隊前往富陽骨傷醫院和富陽中醫院進行采訪調查,雖然大衆逐漸具備養生意識,但對中醫方面“治未病”的了解很少,雖是缺陷,但在這方面也許也是一片藍海。在身邊的同學填調查問卷時,普遍都表示這是他們的知識盲區,但卻也對此抱有很大的好奇,願意去了解,我想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吧,莫名地就被感動到了。即使沒有很大數據的支持,但是調查服務我們一直路上。
7月15日第二組小分隊前往杭州市中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進行采訪調查,訪談過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家也沒忘記進行錄音和記錄,分工有序。
在16日下午與17日上午,我們分别對浙江省中醫院的治未病科分診護士、醫生、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門診部張國棟醫生進行了訪談。在出發前,小組率先結合了之前的訪談進行了問題整理,讨論确定了當日需要詢問的問題;同時對已學的治未病知識點進行了複習,對即将走訪的醫院治未病科室的規模,影響力及主要作用進行了了解。
這一次實踐調查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治未病的含義: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在這次的活動中小組成員收獲了健康之路,還有人性的感悟,更收獲中醫文化,揭開養生之道的小小面紗。本次活動認識了可愛的小夥伴和優秀的老師,收獲頗豐。
調研成果
調研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小組到達的時間正值門診的旺期,加上疫情的影響和炎熱的天氣,中途有多小挫折,但是同學們都能以認真負責的态度,紮實、持久地開展實踐,在深入了解社會的過程中,進行有深度的探究,獲得可貴的一手資料。通過缜密的組織、認真紮實的開展實踐,使社會實踐活動實現了預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組成員考慮多種因素結合各個專業的知識,經過反複修改設計調查問卷。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獲得将近650份調查。
部分團隊成員感悟
在這次實踐調查中我認識到,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實踐體系的建設還在初級的階段,中醫藥服務在公共衛生體系當中的供應和人民群衆對健康生活的需要之間還存在很多不一緻的地方。但是對于其中供給與需求不一緻的地方,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去否定它,因為在社會實踐中一個新事物的出現,一種新的實踐形式的發展都必然經曆一個從相對不符合人的需要階段一步步漸進地發展到相對符合人的需要的階段。雖然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還存在着相當大的問題,它的發展阻力也很大,但社會上人們解決亞健康問題的需求隻會增長,不會減少。而要滿足這種需求,最可行的就是建立中醫藥治未病服務體系。認識到了這種需求,我們就能夠判斷,不管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當前存在着什麼樣的問題,它的發展有着怎樣的困難,它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在這種情況下,本着醫療事業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我們就不會被工作上的任何困難吓倒,健康中國的建設就一定能夠成功!
在走訪醫院的過程中和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我了解到部分醫院對治未病科重視程度較低,群衆對治未病理念理解少。因為醫院治療手法繁複,醫療費用較高,大部分選擇在社區衛生院就診。這說明中醫藥治未病中心道阻且長,治未病仍需深入基層社區進一步宣教,治療方式及人員配備需要改進提升,讓人們意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讓中醫藥在公共衛生事業中多元化發展。通過這次調研我更堅定了,把中醫養生事業推廣到醫療工作各個方面造福廣大人民群衆,為人類健康事業努力的決心!
——
第一臨床醫
學院
2020級濱中醫3班溫小雅
在實踐的過程中,更讓我萌發了許多思考,治未病的面對對象如今可能存在模糊混淆的界限,更可能産生借此旗号向部分健康人推銷某些他們并不需要的物品,如何加強監管與監督仍是如今乃至日後的一個問題。此外,在與護士與醫生們的對話中,他們都提及了醫德的重要性,所謂大醫精誠,在之後的習醫之路上會不斷去學習,去感受,去體悟。
——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級中醫骨傷科學1班萬琪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