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清明,淫雨霏霏。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第二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60名學生,在錢國玲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基礎醫學院實驗教學中心,開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教學活動。本次活動旨在緬懷無語良師,感悟生命價值,堅定職業理想。

活動開始,大家肅穆而立。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教研室畢曉晨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無語良師”的由來,讓大家體味“無語良師懷着怎樣的心情簽下生命中最後一份協議——遺體捐獻書”。這一刻同學們雖然不能完全明白大體老師們在生前是以怎樣的心情簽署遺體捐贈協議,但依然能揣測那應該是一種對醫學事業的無私奉獻。大體老師甯可自己身上被劃上千刀萬刀,也不願學生們在行醫過程中劃錯一刀。正如詩人所寫“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雖然無法躲避生命的耗竭,但當人類為社會留下了什麼的時候,他的生命也在那一刻延長了。

微風不燥,細雨綿綿,仿佛在講述着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全場默哀三十秒之後,十名同學代表全班同學獻花,表達對無語良師的緬懷與敬重。在領誓人的帶領下,全體同學莊嚴宣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着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随後,參觀人體器官展覽館。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見到了人體标本,更加深了對大體老師的崇敬之情。潇灑的擲鐵餅者,優雅的舞者,豪邁的騎士,他們的生命被定格在最閃耀的瞬間,供來往醫學生欣賞。或許他們曾經是醫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傳承醫學;或許他們曾經是患者,希望用自己的痛苦換取更多的治療方法;或許……無論出于什麼原因,他們都在用有限的生命拓寬生命的厚度,偉岸的形象已經活在了大家心裡。

陰陽有序,命運無常,未來作為一名醫生,将是離生與死的邊界最近的人,守護生者,緬懷死者。當肉體的機能消散之時,意識将如沒入河水中的紙船般分崩離析,迎接一名死者的,将是永恒的孤獨和甯靜。大體老師的意識也許早已消散,但他們的靈魂永存,他們永遠會在這裡,為代代醫學人點燃前行的燈火。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作為醫學生定将永遠銘記大體老師,感謝大體老師的教誨。大體老師是醫學生學習路上的引領者與啟蒙者,他們以無言的身教傳授着醫學知識,用他們的精神傳遞着大愛無疆的精神以及他們為醫學事業作貢獻的堅定決心。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通過此次活動,加深了生命可貴的認識,升華了職業理想,立志在服務人民、投身民族複興偉大事業中發掘出生命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努力給有限的個體生命賦予更大的意義。(張熒、張懿甯、許洋濤、鄧君、李典澤 撰文)